育兒反思:當我們看見孩子的情緒|家有雙寶系列

家有兩個寶貝,生活總是熱鬧滾滾。這段時間,孩子們的成長帶來了許多驚喜,但也伴隨著一些新的挑戰。其中,姊姊和弟弟之間的相處,讓我開始反思自己的教養方式。孩子的情緒反應,往往反映出我們大人沒有注意到的問題。本來以為是孩子需要接受諮商,後來才發現,或許更需要學習的是我們這些做父母的。同時,我也深刻感受到台灣在兒童心理諮商資源方面的不足,這對許多家庭來說都是一個沉重的負擔。這篇文章記錄了這段時間的一些觀察和心得,希望能與大家一同分享、互相學習。

文章目錄(點擊下方文字,快速查看段落內容)

姐姐出生3,088天:

姐姐已經開始對弟弟有很明顯的情緒反應了,在四月的時候,對弟弟開始忍無可忍要作勢動手要給弟弟一個教訓,是爸爸抓住姐姐不讓這件情發生,主要的原因是因為弟弟常常去動到姐姐的東西,也時常把姐姐的東西弄的亂七八糟,再加上姐姐認為長輩對弟弟的處罰太輕、不痛不癢,而且還覺得偏心。

媽媽還覺得要帶姐姐去看兒童心理諮商,但爸爸問自己心理醫學相關背景的姑姑之後,她表示:

不是小孩要看兒童心理諮商,是爸媽要上親子教育課程,所有的公費心理諮商都只會在大醫院一般的診所或是諮商機構。姊姊有這種反應很正常,她不懂弟弟講不聽也很正常。問題出在爸媽處理的部分。

這樣的內容,其實很震撼,因為,人都不知道其實有問題的是自己,都覺得是別人有問題,別人才要看醫生。

隨後的幾天,都還不斷的跟姐姐溝通,同時也發現,台灣真的要逼死有兒童心理諮商需求的人,所有公立醫院基本上都是爆滿,只剩下一小時收費2500元的診所,這對一般家庭來說真太難負擔了。

近視的部分,已經開始在滴高濃度散瞳劑了,醫生特別說,這個速度太快,要非常注意小朋友的情況。

弟弟出生1,586天:

在2024年四月的時候,弟弟已經學會兩腳踏著不同的階梯下樓了,不像過去都要兩腳先踏到同一個階段才能再往下走。

幼稚園剛開始的時候適應不良,會在門口哭很久,自己在外面偷錄弟弟時,都看到他坐在那裡背著書包看著同學在玩,老師是安慰我說,這些會玩在一起的小朋友都是從小就認識,所以很快就會玩在一起,弟弟剛來,還要一些時間適應。

但在2024年六月的時候,帶著弟弟去幼稚園,已經發現弟弟可以走路很有自信的往教室裡走,一屁股就坐下來,自己換成室內鞋,完全也沒有回頭看我還在不在門口。

小孩真的成長速度很快,不止是外表,連適應力都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