阿伯阿嬤湯圓 | 我家巷口從小吃到大,萬華隱藏版豆花推薦

為什麼我對這裡這麼熟?因為它就在我家樓下旁邊而已啦!真的是字面意義上的「我家巷口」。從我有記憶以來,這家小小的攤子(或說小店面)就一直在那裡。特別是每到炎熱的夏天,午后被太陽曬得昏昏沉沉的時候,最棒的享受,就是穿個拖鞋「咚咚咚」跑下樓,跟阿伯阿嬤喊一聲:「一碗豆花,加花生,要加冰!」然後端著那碗透心涼的甜蜜滋味,趕快跑回家吹冷氣享用,那真的是童年夏天裡最棒的記憶之一。

說到這家店,還有個讓我印象深刻(又有點小尷尬)的回憶。我國小的時候,有個同班同學的媽媽,人超級好的,有段時間常常在阿伯阿嬤這邊幫忙。可能是看我常常去買吧,有幾次她看到我,就直接舀好一碗豆花,迅速包好塞給我,笑咪咪地揮揮手說:「不用錢啦!拿去吃!」哇,當下真的又驚又喜,但回家後越想越不好意思。

結果,搞得我反而有一陣子不太敢自己下去買,怕又遇到同學媽媽,只好拜託我家人幫我買,或是故意繞點路去別的地方(但還是覺得阿伯阿嬤的最好吃)。現在想起來,覺得當時的自己真可愛,但也深深感受到那種老鄰居之間,不言而喻的溫暖人情味。

巷口的熟悉風景:不變的角落

阿伯阿嬤的店,真的就是那種最傳統、最樸實的台灣小吃風景。它不在大馬路上,而是藏身在萬大路237巷這條安靜的巷弄裡。沒有醒目的招牌,可能就是一個簡單的遮雨棚,下面擺著幾張用了很久、有點斑駁的不鏽鋼桌子和幾個塑膠矮凳。

攤位本身通常就是一個(或幾個)不鏽鋼的餐車或檯面,上面整齊排列著一個個裝著配料的方格鐵盤。你可以看到煮得軟爛綿密的花生、粒粒分明的紅豆綠豆、晶瑩剔透的粉粿、Q彈的芋圓地瓜圓等等。旁邊一定會有一個大深的鍋子,裡面裝著主角 – 可能是溫熱的糖水(冬天用),或是當天現煮的、還冒著豆香的豆花。另一邊可能就是煮湯圓的區域了。

整個空間不大,但總是維持得蠻乾淨的。空氣中瀰漫著一股淡淡的、甜甜的糖水香氣,混合著豆漿煮熟的豆香,有時候好像還能聞到一點點煮花生或紅豆的味道。背景音通常是巷弄裡鄰居聊天的聲音、偶爾經過的摩托車聲,還有阿伯阿嬤舀料、加糖水時,湯匙碰撞到鍋碗的「鏗鏘」聲。這一切構成了一幅非常在地、非常生活化的畫面,數十年如一日,讓人感到安心。

甜湯的守護者:阿伯與阿嬤的日常

這家店之所以被我們稱為「阿伯阿嬤湯圓」,就是因為主要都是由阿伯阿嬤在經營。他們大概就是那種你看一眼,就能感受到歲月痕跡的長輩。動作可能不是非常快,但每一個步驟都非常熟練、實在。

我記憶中的阿伯,話比較少,總是默默地在煮料、顧攤,或是專心地舀著豆花,確保每一杓都滑嫩完整。阿嬤則比較常跟客人互動,問你要加什麼料、要不要加冰。

夏日限定的救贖:清涼滑嫩豆花

夏天,絕對是阿伯阿嬤豆花生意最好的時候!對我來說,他們的豆花就是夏日午後的救贖。

外觀:阿伯舀豆花的手法很輕柔,一片片雪白滑嫩的豆花,帶著漂亮的光澤,被小心翼翼地放進碗裡。他們的豆花看起來就非常「幼咪咪」,不是那種孔洞粗大、口感扎實的類型。

配料選擇:簡直就是選擇困難症的天堂!我最常點的就是煮得超級軟爛綿密的花生,入口即化,花生香氣十足。

糖水與刨冰:他們的糖水是那種傳統的、用二砂或紅糖熬煮的,甜度恰到好處,不會膩口,帶著淡淡的蔗糖香。夏天最重要的一定要加上刨冰!看著阿嬤從旁邊的刨冰桶挖出一大匙粗粗的清冰,鋪在豆花和配料上,那畫面光想就覺得全身的熱氣都消了一半!

口感與味道:吃阿伯阿嬤的豆花,就是一種多層次的享受。首先是那冰涼的糖水和清冰帶來的瞬間沁涼感。接著是豆花本身,入口滑嫩細緻,幾乎不用咀嚼就在嘴裡化開,留下滿口的豆香。然後是各種配料的口感大合奏,綿密的花生讓你每一口都有不同的驚喜。

初訪者的巷口指南

如果你不是附近的居民,第一次想來嚐嚐看這份在地的好滋味,這裡有幾個小建議:

  1. 夏天必點豆花:天氣熱的時候,一定要試試他們的清涼豆花,配料可以自由選,記得加冰!
  2. 冬天來碗湯圓:天氣冷的時候,點一碗熱呼呼的手工湯圓,暖心又暖胃。
  3. 平常心看待環境:這裡就是非常傳統的巷口小攤,沒有冷氣,沒有豪華裝潢,請專注品嚐食物本身的美好。
  4. 可能需要點耐心:有時候人多,阿伯阿嬤動作比較慢,請多點耐心等候。
  5. 體驗在地氛圍:放慢腳步,感受一下萬華老社區的悠閒步調和人情味。

阿伯阿嬤湯圓的豆花。

阿伯阿嬤湯圓的豆花攤。

阿伯阿嬤湯圓的豆花攤價格。

阿伯阿嬤湯圓的豆花攤。

阿伯阿嬤湯圓的豆花。

阿伯阿嬤湯圓的豆花。

阿伯阿嬤湯圓位置地圖

阿伯阿嬤湯圓資訊

地址: 台北市萬華區萬大路237巷7號
營業時間:
星期一: 11:00–22:00
星期二: 11:00–22:00
星期三: 11:00–22:00
星期四: 11:00–22:00
星期五: 11:00–22:00
星期六: 11:00–22:00
星期日: 11:00–22:00

返回頂端